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而平台型企业则通过整合资源、制定标准、创新应用,成为构建这一新兴生态系统的核心力量。
随着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各地纷纷加速布局这片万亿级新蓝海。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平台型企业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标准化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正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平台型企业不仅解决了低空经济发展中的"无路飞、看不见、管不住"等核心痛点,更为政府监管和商业应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战略定位:打造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平台型企业的核心战略是构建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连接政府、企业、用户的枢纽。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的构建就是典型案例——该平台以"建、管、服、评、产"五位一体为核心架构,集成30项核心功能、22项差异化优势,构建集空中交通管理、全维安全管理与商业运营服务于一体的超聚合智能体。
这一平台作为国家大空管体系下重庆市唯一的省级低空飞行管控平台,横向贯通数字重庆底座与效能指标体系,纵向覆盖低空管理与服务全链条,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到产业生态的闭环管理。
二、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平台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解决行业痛点,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六分科技推出了软硬一体的数智化低空监管运营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体系,推动低空监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防控"转型。
该平台以"电子牌照+数字孪生"为技术核心,为每架飞行器建立唯一可信的身份标识,并通过全空间映射技术还原城市实体与低空环境,构建全要素可视化的3D动态数字化空域管理体系。
在安全方面,重庆低空智能管服平台将航天核心要地防护技术拓展至低空广域安防领域,构建空域、航空器、运行与数据"四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大安全体系,实现关注区域100%主被动监视覆盖,飞行安全事故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三、应用场景:驱动生态化发展
成功的平台型企业都注重以应用场景驱动发展,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温岭市探索山海城市低空经济发展模式,2025年1-7月,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已突破5亿元。
该市向海延伸,创新"锚地—码头"无人机吊运作业模式,建立渔船锚地与陆地接收点空中物流通道,实现渔获点对点直运,使渔获新鲜度显著提升,渔船等待时间缩减30%。
依山而巡,划分重点区域3公里管控圈,布设多个无人机巢,形成3分钟快速抵达能力,实现交通警情与无人机响应同步,事故平均处置时间缩短6分钟,道路拥堵率下降75%。
四、政策协同:优化营商环境
平台型企业积极推动政策协同,为低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温岭市成立了台州市首个县级低空运行事务中心,集成空域管理、站点规划、航线报批等职能,构建"空域利用一体化、飞行服务一站化、运行管理标准化、产业发展有序化"新体系。
中心运营以来,已解决低空企业运营难题9项,助推落地项目总投资1.9亿元。
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政校企"协同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依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联动80余所中小学校共建航空科普网络,建成航空科技特色学校5所。
五、生态共建:实现合作共赢
平台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德清县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低空经济,积极打造"制造-交易-应用-服务"闭环生态产业链。
该县依托中航通飞、海骆航空等链主型企业,今年新签约白领氏、追梦空天等标志性项目8个,覆盖了制造、维修、运营等产业链多个环节。
目前,德清已集聚低空产业相关企业34家、配套制造企业10家,范围涵盖低空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商业应用等领域,基本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
六、未来展望:平台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平台型企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 AI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如山东睿航低空产业有限公司加大AI、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投入,优化平台智能航线划设、气象预警等功能,提升飞行安全与效率。
二是 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政务端的松材线虫疫木清理吊运、铁路无人机巡检等项目,到社会端的大学城无人机外卖生态圈、社区物流、医疗急救物资运输等应用。
三是 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领先的平台型企业将积极参与平台建设规范、数据安全标准、无人机作业流程准则等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可参考范式,规范市场秩序。
结语
低空经济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平台型企业、政府、传统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平台型企业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政策协同,正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平台型企业将在低空经济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那些能够率先布局并构建完整生态系统的平台型企业,将成为这一波低空经济浪潮中的主要受益者和行业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