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崛起:这五类人才,正在成为万亿赛道的“抢手货”

2025-04-19

2025年被称为低空经济的“爆发元年”,从无人机物流到城市空中交通(UAM),万亿级市场背后却面临百万级人才缺口。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仅无人机操控员缺口就达100万,而研发、运营、管理等领域人才同样告急。低空经济究竟需要哪些人才?如何破解“人才荒”?本文将深度拆解行业需求与培养路径。

一、人才缺口现状:百万缺口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无人机驾驶员:从“飞手”到“复合型人才”

需求激增:2024年中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1.7万家,无人机飞行时长同比增15%,但持证驾驶员不足需求量的30%。

技能升级:传统飞手需掌握编程、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农业无人机驾驶员需懂AI病虫害识别技术。

研发与制造人才: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

核心岗位:飞行器适航技术、新能源动力系统研发、低空通信导航技术等岗位需求增长超50%。

薪酬趋势:杭州、深圳等城市研发工程师平均月薪达2.5万元,领先全国。

运营与管理人才:商业化落地的“操盘手”

新兴岗位:低空物流调度师、空域规划师、飞行安全监管员等职位涌现,要求跨界能力(航空+数据+管理)。

二、五类核心人才图谱

技术研发类

典型岗位:无人机系统工程师、eVTOL动力设计师、低空通信算法专家。

能力要求:精通空气动力学、AI算法、新能源技术,具备适航认证经验者优先。

操作应用类

典型岗位:无人机驾驶员(需CAAC/AOPA认证)、应急救援飞手、农业植保专员。

趋势变化:从“单一操控”转向“场景专家”,例如物流无人机驾驶员需熟悉城市空域规则。

运营管理类

典型岗位:低空经济项目经理、空域资源调度师、航线规划师。

跨界能力:需兼具航空法规知识、大数据分析能力及商业运营思维。

安全保障类

典型岗位:低空飞行安全工程师、适航审查员、风险管控专家。

政策驱动:民航局2025年投入近500万元支持安全培训,重点培养空域监管人才。

跨界融合类

典型岗位:低空+文旅策划师、无人机赛事运营官、空中交通体验设计师。

案例参考:苏州市推出“低空观光”项目,急需懂航空、文旅、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破局路径

校企合作:从“订单式培养”到“产业学院”

江西飞行学院:新增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等10个专业,联合东航开展“养成飞行学员”计划,实现招生即招工。

阳光学院:与政府共建低空经济实训基地,推出“无人机驾驶员认证+就业推荐”一站式服务。

政策赋能:专项资金与职业标准双驱动

民航局:2025年投入479.6万元支持飞行学院、上海职院等建设低空经济实验室与实训基地。

职业认证: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推动飞手持证上岗,规范行业准入。

社会培训:短平快填补技能缺口

企业内训:顺丰、美团等企业自建无人机培训中心,3个月速成“场景化飞手”。

市场化机构:能飞无人机学院等机构年培训量超万人,课程涵盖农业、物流、巡检等垂直领域。

四、未来趋势:人才竞争将聚焦三大能力

技术跨界力:eVTOL工程师需同时精通航空、汽车、能源技术。

场景创新力:低空文旅策划师需融合航空知识与IP运营思维4。

政策敏感力:空域规划师必须实时跟踪军民融合政策与地方试点动态。

结语:低空经济,既是“天空革命”更是“人才革命”

从无人机飞手到空域架构师,低空经济正重塑职业版图。对个人而言,这是跨界转型的黄金机遇;对企业而言,唯有抢占人才高地,方能在这片“新蓝海”中乘风破浪。正如江西飞行学院院长龙国英所言:“低空经济的胜负手,在于‘养成系’人才的持续供给。”

备注:

数据支持:国家发改委、民航局、锐仕方达《2025低空经济薪酬报告》

案例参考:江西飞行学院、苏州市航空产业集团、阳光学院


阅读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