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低空经济创新生态构建
一、产业定位与核心方向
聚焦领域:以无人机研发制造、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飞行服务为核心,延伸布局航空电子、通信导航、新能源电池等配套产业,形成“核心+配套”的垂直产业链生态。
差异化定位:结合区域空域资源(如机场、测试空域)和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物流无人机、应急救援设备、智能巡检系统等场景化应用产品。
二、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
功能分区:
研发孵化区:提供共享实验室、仿真测试平台及3D打印中心,支持企业快速验证技术方案。
中试生产区:配备标准化厂房及柔性生产线,满足小批量试制需求。
飞行测试区:建设无人机起降场、eVTOL垂直起降平台及低空通信基站,支持全流程飞行验证。
展示体验中心:设置产品展厅、模拟飞行体验区及行业峰会场地,提升品牌曝光度。
智慧化设施:部署5G专网、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及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空域调度、设备监控一体化。
三、运营模式设计
孵化服务矩阵:
技术赋能: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提供技术攻关支持。
资源共享:开放风洞实验室、电磁兼容测试设备等高价值设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政策对接:设立政策申报专班,协助企业申请低空经济专项补贴、适航认证绿色通道等。
生态协同机制:
建立“龙头企业+初创企业+资本方”对接平台,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协同。
定期举办低空经济创业大赛、投融资路演,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早期项目孵化。
四、招商策略与目标企业
重点招引对象:
技术型初创企业:无人机飞控系统研发、航空新材料、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团队。
产业链配套企业:电池能源(如无人机锂电池)、通信模组(如卫星导航设备)及维修服务商。
应用场景服务商: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城市巡检等场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招商路径:
行业活动引流:通过国际无人机展、低空经济峰会等平台定向邀约目标企业。
政策红利吸引:提供3年免租、税收返还、人才公寓等“政策包”,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资本联动招商:联合产业基金设立专项子基金,以“投资+孵化”模式吸引高潜力项目。
五、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
资金来源:政府专项补贴(占比30%)、社会资本(50%)、运营收入(20%)。
风险防控:
建立项目准入评估机制,优先选择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需求明确的企业4。
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覆盖技术研发失败、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等场景5。
六、社会效益与目标
经济带动:预计3年内引进企业50家,孵化规模超1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
产业升级:推动区域低空经济从“单一制造”向“研发-测试-服务”全链条转型。
备注:本方案综合低空经济产业趋势、区域资源及政策导向,以“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为核心竞争力,助力打造国家级低空经济创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