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中走廊计划:当陆家嘴天际线遇上飞行汽车

2025-04-19

引言:陆家嘴的新天际线——从摩天大楼到飞行汽车


2024年12月14日,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塔下,一架形似“赛博机甲”的飞行汽车从草坪腾空而起。它轻盈地穿梭于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之间,完成垂直起降、绕圈飞行、空中打卡等动作,仿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照进现实。这是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全球首飞,也是上海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的标志性事件。

这场首飞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上海“空中走廊计划”的序章。当飞行汽车与陆家嘴的天际线相遇,一座“天空之城”的轮廓正逐渐清晰。


一、技术突破:飞行汽车如何征服城市低空?

1. 分体式设计:全球唯一的“车机合一”

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由陆行体和飞行体两部分构成:

陆行体:三轴六轮设计,具备全轮驱动与后轮转向功能,可轻松停入标准车位,C照即可驾驶。

飞行体:电动六旋翼双涵道构型,碳纤维机身兼顾强度与轻量化,270°全景座舱提供开阔视野。其机臂可折叠,是全球唯一能装入汽车后备箱的飞行器。

这种分体式设计解决了飞行汽车停放与运输的难题,用户可驾驶陆行体至飞行营地后一键释放飞行体,实现“陆空切换”。

2. 智能化操控:5分钟上手,3小时成高手

传统飞行器操作复杂,需双手双脚协同,而“陆地航母”首创单杆操纵系统,单手即可控制飞行动作,大幅降低学习门槛。其智能导航系统融合雷达、传感器与自动驾驶技术,即便在陆家嘴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也能精准避障、稳定飞行。

3. 续航与补能:1000公里陆地续航+空中超充

陆行体搭载800V碳化硅增程平台,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还可作为移动充电站为飞行体补能,满油满电状态下支持6次飞行任务。


二、政策蓝图:上海如何打造“天空之城”?

1. 低空经济产业行动方案

2024年8月,上海发布《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

目标:2027年建成完整低空航空器产业链,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

路径:聚焦研发制造、商业应用、运营服务三大高地,推动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落地。

2. 空中走廊网络规划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同步发布《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计划:

2025年底前:划设150条低空航线,覆盖核心商务区、交通枢纽与旅游景区。

2027年底前:形成400条低空航线网络,日均飞行量超千架次。

陆家嘴、临港新片区、虹桥枢纽等区域将成为首批空中走廊试点,未来用户可通过APP预约“空中出租车”,实现点对点低空通勤。


三、商业落地:从科技尝鲜到大众出行

1. 市场热度:预售秒罄与百亿订单

C端用户:小鹏汇天推出的“先飞码”引发抢购潮,首批200个名额48小时售罄,增发的100个名额1小时内抢空。用户中70%为科技发烧友,30%拥有飞行经验。

B端合作:珠海航展期间,小鹏汇天斩获超3000台订单,客户涵盖旅游、地产、交通等领域,计划在景区观光、医疗救援等场景率先应用。

2. 价格与产能:200万元门槛下的规模化野心

“陆地航母”定价低于200万元,计划2026年量产,年产能1万台。若目标达成,年营收将突破百亿,成为低空经济领域的现象级产品。

四、未来图景:立体交通如何重构城市生活?

1. 通勤革命:从“小时”到“分钟”

未来,飞行汽车将与地铁、公交共同构成立体交通网络。例如,从浦东机场到陆家嘴的20公里路程,地面交通需1小时,而低空飞行仅需10分钟。

2. 城市空间:从平面到三维

基础设施:楼顶停机坪、低空导航灯塔、空中充电站将融入城市规划。

生活方式:物流无人机直达阳台、空中观光巴士俯瞰外滩……低空经济将催生“垂直城市”新业态。

3. 挑战与应对

技术:电池续航、噪音控制、空域管理仍需突破。

法规:适航认证、空域划分、事故责任界定亟待完善。

公众接受度: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是普及关键。


结语:低空经济的“上海样本”


飞行汽车在陆家嘴的首飞,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城市治理与商业创新的协同成果。上海正以政策为牵引、技术为引擎、场景为试验田,打造全球低空经济标杆。当“陆地航母”划过天际,这座城市已向世界证明:未来的交通,不仅属于地面,更属于天空。


参考资料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上海首飞技术细节

上海市低空经济政策解读

飞行汽车商业化路径分析


阅读2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