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3月31日开始对外免费开放。总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博物馆、唐荐福寺遗址、小雁塔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园林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陕西省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市委、市政府指定的重要接待单位。
博物馆作为西安博物院的主体建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大师主持设计,博物馆的建筑面积16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55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11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有1万余件。馆内展出文物2000余件,分布在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部分陈列中。基本陈列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及三千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周、汉、唐、宋、元、明、清时期多个城市模型,展示了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将西安地区出土的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精品按时代顺序陈列展示。西周的永盂,盛放西汉美酒的鎏金铜钟,唐代的仕女俑、腾空马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印证了古长安城的国都地位。专题展览包括“宝相庄严——长安佛教造像艺术专题陈列”、“天地之灵——院藏古代玉器精品陈列”,充分展示千年古都西安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临时展览以自主办展、引进展览、合作办展为模式,不仅临展数量多,而且档次高,吸引众多的观众前来参观,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世界文化遗产“小雁塔”是唐长安城中著名皇家寺院荐福寺的佛塔,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西安地区保持了初建时原貌的唐代建筑。荐福寺原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改为现名。寺内每日敲响的“雁塔晨钟”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小雁塔于1961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小雁塔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博物展览
古都西安——帝都万象
都城是全国的政令中心,有完整的统治机构,王室贵族是城市的主宰。
古都西安——千年古都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 “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馆藏文物
鎏金翼兽纹带五足铜炉台
形状内容描述:佛教法器香炉的构件。炉台通体鎏金。敞口平底,炉台表面錾刻繁缛纹样五层,中心为两只带翼飞兽,怪异奇雄,如狮如虎,凸目巨鼻,宽耳长须,长翼飞展,大尾旋空,同衔长流飞云。
都管七国人物银盒
都管七国人物银盒,1979年9月西安市碑林区西安交通大学出土。唐代,直径7.5厘米,高5厘米,重量189.2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这套银盒为三件套,外层是六瓣喇叭形银盒,中层为鹦鹉纹海棠形圈足银盒,内层为龟背纹银盒,内装水晶珠二颗褐色橄榄形玛瑙珠一颗。
金虎符
金质,作卧虎状。巨目大耳,龇牙,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体纹饰为凸雕合阴刻,器背面有扣槽,体形小,但制作精美,雕刻生动,造型雄奇,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似为仿虎符之作。
“王精”金印,1966年西安市碑林区沙坡砖厂汉墓出土。新莽(公元9-23年)时期,金印长1.1厘米,宽1.1厘米,高1.2 厘米,重17.1克。现藏西安博物院。
此印金印龟纽,方形的台座上有一只乌龟,呈站立行走状态,高鼻张口,睁目昂首,背部龟甲凸起,刻有六边几何纹饰,在六边形内和周围又雕刻联珠纹,四足上布满圆点。制作精细,造型生动,既写实又夸张,以形传神,将龟的质感和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印面有“王精”二字隶书阴文,文字精美、线条刚劲有力。
文创产品
合作电话:18149070180